初中数学/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章 分式/第2节 分式的运算/10.6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整数指数幂--课件:18张PPT
展现整数指数幂的扩充过程,体会负整数指数幂规定的合理性.
经历整数指数幂概念的扩展过程,理解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 成立的条件.
经历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的扩展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并会进行简单的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整数指数幂教学说明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一学期分式一章中《10.6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的第一课时.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概念、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学习了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的运算.掌握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及“同底数的幂除法”等知识.
本节课是在正整数指数幂扩充到自然数指数幂后的又一次扩充——将指数的范围扩大到整数.旨在使学生在经历整数指数幂扩展的过程中,体会到一套新概念扩张的研究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体会类比思想、以及数学中的猜想、合理推断的思维方法.这节课是我们引导学生怎样认识、探索数学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是对数学规定合理性的思考,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本课内容在初中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零指数幂的扩展的过程,又为今后研究有理数指数幂、实数指数幂提供了范例,也为高中指数函数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负整数指数幂概念的引入将分式和整式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将教学重点定为:展现整数指数幂的扩充过程,体会负整数指数幂规定的合理性.
================================================
压缩包内容:
整数指数幂--教学设计.doc
整数指数幂--点评.doc
整数指数幂--课件.ppt
初中数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两种解法:
1、开平方法;
2、因式分解法;
重点、难点 1、开平方法;
2、因式分解法;
考点及考试要求 1、开平方法;
2、因式分解法;
================================================
压缩包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1 沪教版五四制.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3 沪教版五四制.doc
初中数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2、掌握求根公式;
重点、难点 1、熟练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考点及考试要求 熟练解一元二次方程
================================================
压缩包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初中数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第一节 正比例函数/18.1 函数的概念
知识精要
1.常量与变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函数:一般地,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和,如果对于的每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是自变量,是的函数。
(1)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是:
①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②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
③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偶次根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非负的实数。
注意: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2)函数值:给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的一个值所求得的函数的对应值。
3.正比例概念
================================================
压缩包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8.1 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初中数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第一节 正比例函数/18.2 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知识精要
1.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的图像是经过原点O(0,0)和点M(1,k)的一条直线。我们把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叫做直线y=kx。
2.正比例函数性质
================================================
压缩包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8.1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初中数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第一节 几何证明/19.1 命题和证明
教学目标 会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全等; HL;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
重点、难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考点及考试要求 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
压缩包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9.1 几何证明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初中数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第一节 几何证明/19.1 命题和证明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知识结构框图表】
证明中的分析、解题的思路
证明举例 几何证明中常用的证明方法
添辅助线
================================================
压缩包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9.1 证明举例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初中数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第二节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19.6 轨迹
【学习导航】
1.掌握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坐标公式;
2.能运用距离公式、中点坐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1)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为
.
(2)中点坐标公式:对于平面上两点,线段的中点是,则
================================================
压缩包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9.2 —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初中数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第二节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19.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目标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概念与定理以及逆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重点、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定理与逆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考点及考试要求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
================================================
压缩包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9.2 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初中数学/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第三节 直角三角形/19.9 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知识点
2.掌握勾股定理的几大考点重点、难点
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勾股定理与其他知识的交叉考察
【知识回顾】
考点一:利用求未知边。
例1.在一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是3、4,则其第三边长为
变式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2,则另一条边长是________________.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长为5cm,直角边的长为3cm,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_______________.
================================================
压缩包内容:
八年级数学上册 19.3 勾股定理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